武城雕刻藝人王恒東—— 精雕細刻 枯木“ 逢春”

王恒東全神貫注雕刻

作品展示

□李淑冉王麗麗

近日,筆者走進武城縣甲馬營鎮北王莊村雕刻藝人王恒東的工作室,很受震撼。

用刻刀做畫筆,以木頭當畫紙,人物風景、飛禽走獸、山川河流、花鳥魚蟲,精美的造型和木頭融為一體,栩栩如生。

今年40歲的王恒東,性格沉穩安靜,能坐得住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接觸到一件雕刻作品,意境深遠、富有趣味,被深深吸引,漸漸愛上了雕刻這門藝術。為了更好地掌握雕刻技巧,2013年,王恒東拜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名家樊文峰為師,進行系統學習。

王恒東介紹,雕刻技藝易學難精,門檻低,做好很難。他早期雕刻的作品整體構造不協調,細節處理不到位。雕刻的第一個人物,臉就像被板磚拍過一樣平。但這并沒有擊退他學下去的決心。他調整方向,把重點放在練習刀工上。由于木料價格高,就用橄欖核來練手,在工作臺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。

隨著技藝不斷提升,王恒東漸漸地從核雕轉向木雕。一件木雕工藝品的制作,要歷經選料、設計、畫稿、打大型、精修、打磨、拋光等多重工序。在他看來,修型是雕刻過程中的精髓,只有把形修好,細節才能完美呈現,作品才會更靈動。

除了雕刻,打磨亦不容易。木雕作品逼真的形象、細致的刻畫,都給后期的拋光打磨帶來很大挑戰。打磨中木坯碎屑棱角遍布,稍有不慎就會劃傷或磨傷手指。經過打磨的雕刻作品就像鳳凰涅槃一般,形象更加美觀,還可以延長物件的壽命和藝術價值。每一個木雕技師,都會收藏各種各樣的打磨工具,大的小的、粗的細的,電動的、手工的,給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可能。

由于王恒東雕刻的作品活靈活現、富有趣味,訂單不斷。

如今,在王恒東工作室,大大小小的木雕作品擺滿展架。在他精巧地雕刻下,一塊看似普通的木頭具有了多變的形態和精妙的造型,有了“靈魂”。許多愛好者慕名到工作室學習交流,王恒東希望這一傳統民俗藝術能得到更多人喜愛,不斷傳承下去。

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發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,著作權人發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聯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將及時處理。

国产自慰av